一、甲藻的概述
甲藻又称”双鞭甲藻”,像动物一样可以在水中自有游动,但是细胞内又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植物的根本特性,大多数的甲藻具有很厚的比较好分辨的细胞壁,并且又由许多的小甲片组成,甲藻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甲藻为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分布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都有,海生种类很多,尤以热带海洋最多,在寒带海洋中种类较少但数量较多。
许多甲藻趋光性强,只生活于一定光度的水层中,有些甲藻喜生于河口或沿岸海区,少数可生于浅海沙滩上,呈绿色或棕色。生活于淡水中的种类,多在酸性水域中,即当水中含腐殖质酸性时常有甲藻生存。某些种为寄生种,寄主有鱼、桡足类或其他无脊椎动物,有些则可与腔肠动物等共生。甲藻最普遍的生殖方式是细胞分裂。纵裂甲藻亚纲和横裂甲藻亚纲,横裂甲藻多为淡水种类,纵裂甲藻为海水种类。横裂生殖如多甲藻属、角甲藻特别常见。
甲藻原被列入动物界原生动物门,发现球胞型和丝状藻体之后,才将其列入植物界。甲藻在色素方面与硅藻相似,但同化产物和形态等构造明显不同,由于甲藻的构造与其他藻类区别较大,因此,它们是一群自然的植物类群。
(一)甲藻的危害
1、甲藻爆发导致养殖动物突然减料,甚至不吃料。
2、甲藻爆发造成水中缺乏钙镁磷等营养元素,导致对虾甲壳薄、滑,引起鳃丝病变,黄鳃、空肠拉稀,体质弱等亚健康,蜕壳不遂。
3、甲藻爆发导致对虾体色发绿、绿肝、肠道充水(水肿)、瘦身、肠道弯曲。
4、甲藻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甲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水体发红并容易倒藻;
5、甲藻死亡之后大量耗氧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后产生甲藻毒素败坏水质,引起鱼虾生病或大量死亡。
(二)如何预防甲藻
1、彻底清塘,尤其对以前特别爱爆发甲藻的池塘,因老的池塘留有甲藻的“种子”沉在底泥中,因此要清淤并用微生物制剂分解;
2、科学肥水,定向培养有益藻,控制有害藻类;
3、注水注意,不用含甲藻丰富的水源;
4、养殖水位不宜过浅,池塘水经常循环,以培养硅藻(小环藻)、绿藻(小球藻或者小球藻的复合藻)等有益藻,减少甲藻繁殖;
5、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有机物和死亡的藻类,避免水、底富营养化;
6、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停料2-3餐。
(三)甲藻的处理方法
1、物理处理:适量换水一般换水量在三分之一左右保证水源不含甲藻;
2、生物方法:有益藻定向培养和微生物的应用;
3、化学方法:不建议用化学方法。局部处理–解毒–增氧–培藻—微生物分解;
4、综合方法:两种以上方法结合。
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解毒培藻素+藻平衡素:根据藻死亡情况,用解毒培藻素分解一部分死亡或者即将死亡的甲藻,以及水体中漂浮的有机质,再用藻平衡素均衡池塘营养,抑制有害甲藻,为有益藻提供营养,快速恢复池塘水体稳定。
第二步:使用全效小球藻并加入定向绿藻肥:定向绿藻肥中富含绿藻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可以加速绿藻的光合作用提高细胞活性,促进藻类的繁殖,改善水质,平衡pH,并能合理利用池塘有机物,残饵粪便等将其转化为藻类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加水体中溶解氧降低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起到定向培养的作用。
第三步:加入硅藻活力素和定向肥:硅藻活力素是通过纳米技术植入硅藻藻种,按照硅藻营养需求进行配方设计,形成自上而下的立体硅藻新模式,是目前水产行业定向培养硅藻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能力极强,通过矿化分解底层有机物为藻类提供营养,使有益硅藻迅速形成优势种群为养殖动物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和优质的天然饵料,达到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
第四步:加入超效益菌宝:超效益菌宝下塘以后要及时的观察塘里情况,使有益藻类形成优势种群从而抑制有害甲藻的生长,一周以后使用超效益菌宝分解死亡藻类。
某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对渔业危害很大。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夜光藻等赤潮种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而有些甲藻可分泌毒素,毒害其他水生生物,如短裸甲藻分泌神经毒素,直接释放到海水中,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多边舌甲藻则在藻体死亡后产生毒素,危害海洋生物。有些种类对鱼类、贝类不造成致命影响,但毒素可在他们体内积累,如果人类或其他脊椎类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类、贝类就会发生中毒、死亡。
二、甲藻的常见种类
(一)薄甲藻
细胞球形至长卵形,近两侧对称。细胞壁明显,大多数为整片,少数种类由大小不等的多角形板片组成。横沟位于细胞的中部或略偏于下甲,多数环状围绕,少数螺旋形围绕,纵沟明显。色素体多数、盘状,呈金黄色至暗褐色。有的种类在纵沟处具一红色眼点。喜低温,低光照。
(二)多甲藻
单细胞。细胞球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常具有短的角状突起。背侧明显凸出,腹侧平直或凹入。细胞壁较厚,甲片缝清楚。纵、横沟显著。多数种类横沟位于细胞中间略偏下的部位,多为环状,有的为螺旋状。纵沟向下略宽,有的略伸向上锥部,有的仅限于下锥部,有的达下锥部末端。板片光滑或具纹饰。色素体颗粒状,多数。呈黄绿色、黄褐色或红褐色。分布广泛。
(三)角甲藻
单细胞或链状群体,顶角1个,细长,底角2-3个,有的只有一个底角。横沟环状,位于细胞中央,纵沟位于腹面中央透明区左侧。壳壁表面具网状窝孔纹。海水、淡水均有。浮游种类。
(四)裸甲藻
细胞近圆形,大多两侧对称。上锥部和下锥部大小相等,或上锥部较大。横沟明显,通常围绕细胞一周。纵沟浅或深,有的仅位于下锥部,多数种类略向上锥部延伸。细胞裸露或具薄壁,薄壁由多数相同多角形的板片组成。色素体多个,呈金黄色、绿色或褐色,盘状或棒状,有的种类无色素体。海水、淡水均有分布。
(五)夜光藻
单细胞,球形,肉眼可见,无色或绿色,大量密集时呈红色。纵沟与口沟相通,末端生出一条触手,鞭毛退化。细胞中央具一大液泡,细胞核一个。原生质黄色,浓密于口沟附近,原生质丝呈放射状。大量密集形成粉红色赤潮,对渔业危害很大。
(六)原甲藻
细胞卵形或略呈心形,左右侧扁。鞭毛两条,细胞前端两半壳之间伸出。在鞭毛孔旁两半壳之间或在一个壳上,有一齿状突起。壳面上除纵裂线外,布满孔状纹。鞭毛基部有一细胞核或1-2个液泡。色素体两个,片状侧生或颗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