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历史文章

常见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成体最长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或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刺;肝刺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有缘侧刺。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米。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对饲料的固化率要求较高。南美白对虾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饵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热带水域,从墨西哥湾至秘鲁中部都有分布,以厄瓜多尔附近的海域更为集中。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南美白对虾,并于90年代初期实现人工繁殖。2000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养殖。目前已成为中国虾类养殖的主要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份额占所有海水虾类养殖的65%,其产量已占了我国所有养殖虾类总产量的80%。
1.栖息环境
1.1 水温
      南美白对虾的生存温度为13-40℃,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30℃。当水温低于16℃时开始停止摄食,长期低于13℃时则会出现昏迷;当水温升高到41℃时,体长小于4厘米的个体在12小时内全部死亡。个体越小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弱。 
1.2 盐度
      南美白对虾生长的生存盐度为2-34‰,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与中国对虾相似。在逐渐驯化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可在盐度为2‰的淡水中生长,但口味会稍微有所下降,并且长途运输的成活率相对较低。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收获前的1-2周应逐渐提高盐度。
1.3 pH
      南美白对虾在pH为7.5-8.5的弱碱水中生活较好,当pH低于7时生长会受到显著影响,而且活动也会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影响蜕皮生长。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当水中的pH低于7时,就要及时进行人为干预,否则会影响虾的生长,甚至造成虾的死亡。
1.4 透明度
      透明度反映了水体中浮游生物、泥沙和其他悬浮物的数量,也是养殖期间需要控制的水质指标之一。当水中单胞藻大量繁殖或者水中泥沙过多时,就会引起透明度降低;而当水体变瘦时,透明度就会增加。一般来说,透明度过低或者过高均不利于对下的养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定向培养有益藻将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为宜。 
1.5 溶解氧
      溶解氧是虾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溶解氧在6-8毫克/升时,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粗养池塘中,溶解氧可维持在4.0毫克/升左右,但不得低于2.0毫克/升。目前,部分高位池养殖或者精养池养殖过程中,会采取连续充氧的方式解决溶解氧不足的问题,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通过定向培养有益藻稳定水体溶解氧含量更为稳定、持续、高效且成本低。
2. 营养需求
      南美白对虾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对饲料的固化率要求较高。南美白对虾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饵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实验表明,南美白对虾适宜的蛋白质需求量为30-36%,略低于斑节对虾(35-45%)和日本对虾(45-55%)。此外,盐度也影响着南美白对虾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脂类是虾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能量物质,它可提供虾类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胆固醇及磷脂等营养物质。南美白对虾商业饲料所推荐的脂类水平为6.0-7.5%,建议的最高水平为10.0%。南美白对虾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由饲料提供。 
      维生素是维持甲壳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不同于氨基酸、糖类,需求量甚微,但由于虾体自身基本不能合成,主要仍是从饲料中摄取。南美白对虾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会受发育阶段、饲料组成、环境因素以及营养素间的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难确定孰优孰劣。对虾饲料中缺乏维生素会导致生长缓慢,产生维生素缺乏症。但某些维生素过多也会对对虾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摄入量,以保证其正常生长。除生物素等少数维生素外,南美白对虾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普遍高于鱼类。对饲料中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需求量分别为80-100毫克/千克、90-122毫克/千克、99毫克/千克和90-100毫克/千克。
      虽然南美白对虾可通过鳃膜渗透、口吞入和消化道吸收等方式获得部分矿物质,但蜕皮会损失一定的矿物盐。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饲料中还仍需人工添加各种矿物质。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盐度20-40‰、水温30-32℃且不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到收获的180天以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达41克,体长可由1厘米增加到14厘米。养殖实践中,我国南方每亩在放养2-3万尾苗种的情况下,养殖60-70天可达到食用规格,北方则需要70-80天。出塘的规格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新量则相应增加。在半咸水或者低盐度的水中生长会略慢于海水,且有明显的阶段性。体长在1-6厘米时生长较快,6-8厘米时生长变慢,8厘米以上则又开始加快。
      由于南美白对虾属于甲壳动物,它的身体具有坚硬的外壳,以保护身体,但相对来说外壳也成为了一种生长限制因子。虾类必须借助周期性的蜕壳,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取决于蜕皮频率(即蜕皮的时间间隔)和增长率(即每次蜕皮后的增长量)。据观测,人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通常在每个月的农历大潮之后出现蜕皮高峰。 在蜕皮高峰来临之前,南美白对虾异常活跃,会开始围塘游动。另外,在养殖期间如添加新鲜的淡水,并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养殖密度合理、水质环境稳定及科学投喂,其生长速率很高。
3. 虾塘不同阶段的管理
3.1 养殖前期
      光照强、温差大,造成水体变化大,发病高峰期,一般以急性病为主,通常表现为发病快,白斑、红体、寄生虫及气泡病等多种疾病并发。此外,该时期也是黄藻(漆口藻等)、蓝藻、裸藻水华高发期。应加强预防,定向培育有益藻类,稳定水质,该时期也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可根据水体变化程度及时补充藻种和营养盐及复合菌等,促使养殖池塘藻菌平衡、保证藻类活性、稳定水质,预防有害藻(蓝藻、裸藻等)的爆发。随着喂料量、粪便、残饵及死藻的增加,需勤养底(建议一周一次以上为宜)。
3.2 养殖中后期
      养殖中后期应加强增氧,培养有益藻、合理开通增氧机。避免底质恶化,应配合使用有益菌及时进行分解,加强底部维护,预防慢性细菌病。如管控不及时极易出现底质恶化,藻类老化,有机物增多等问题,极易造成虾类疾病的出现,如黑鳃、烂鳃、黑斑及软皮等。该时期还应注意亚硝酸盐指标,及时补充有益菌和有益藻种。如出现藻类净化能力弱,鞭毛藻类多,如裸藻和隐藻,要及时补充藻种,如小球藻、小环藻。建议在高温季节,根据虾的规格适当控制投料量。加强保健促长,注意软皮现象的出现,及时增强体质,补充营养。
4. 养殖对策
4.1 虾塘调水主要培养硅绿藻。
4.2 高位池要注意藻菌用量,加大维护力度,棚虾和工厂化水质变化快,可根据水质情况3-5天维护一次。
4.3 注意底部维护,推荐使用底藻源长期维护,底泥厚问题严重可搭配使用氧化底安。
4.4 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