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历史文章

常见养殖品种(鮰鱼)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鲿科、鮠属鱼类,俗称鮰鱼,江团,肥沱,肥王鱼,淮王鱼。体延长,前部粗短,后部侧扁。头略大,后部隆起,不被皮膜所盖;上枕骨棘粗糙,裸露。吻颇尖且突出,锥形。口下位,呈弧形。唇肥厚。上颌突出于下颌。眼小,侧上位,眼缘不游离,被以皮膜。眼间隔宽,隆起。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后端达眼前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耙细小。体光滑无鳞。背鳍短,骨质硬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其硬刺长于胸鳍硬刺,起点位于胸鳍后端之垂直上方。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后。臀鳍起点位于脂鳍起点之后,至尾鳍基的距离与至胸鳍后端几相等。胸鳍侧下位,硬刺后缘有锯齿。腹鳍小,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之垂直下方稍后,距胸鳍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肛门约位臀鳍起点至腹鳍基后端的中点。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末端稍钝。体粉红色,背部暗灰,腹部色浅。头及体侧具不规则的紫灰色斑块。各鳍灰黄色。

        长吻鮠为底层鱼类。常在水流较缓、水深且石块多的河湾水域里生活。白天多潜伏于水底或石缝内,夜间外出寻食。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小型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
      长吻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为0-38℃,生长适温为15-30℃,pH范围6.5-9.0,最适pH为7.0-8.4,不耐低氧,当池塘水质溶解氧低至2.5毫克/升时,则会浮头。长吻鮠营底栖生活,喜集群、畏光。分布于我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以长江水系为主。
鮰鱼的养殖
        池塘条件:要求水源丰富,水质无污染,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鱼池,配备有增氧机、抽水机等。面积一般为6667平方米以下,以667-2000平方米为宜,水深以1.5-2.5米较为理想。底泥不宜太厚,有10厘米左右即可。在鱼种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放养密度与鱼池条件、鱼种规格、养殖水平及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鱼种的规格为尾重30克以下,667平方米放养量2000尾,成活率60-80%,当年可收获200-300千克,当年平均尾重只能达到200-300克。放养50-100克的规格,667平方米放养量1000尾,如投喂高蛋白的优质饲料,且管理得当,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当年可长到尾重400-650克,产量达400-500公斤。放养鱼种除有数量与规格的明确要求外,还必须是膘肥体健、无病无伤、色泽鲜亮、活动正常的鱼种,并在严格消毒后下池。在主养长吻鮠的成鱼池里,可套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大规格鲢、鳙鱼种,但不能套养鲤、鲫、草鱼等鱼类。通常放养鲢、鳙鱼种150-200尾,以充分利用水体中丰富的浮游生物和部分饲料碎屑,既增加了鱼产量,又对改良水质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