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历史文章

常见养殖品种(黄鳝)

      黄鳝(Monopterus albus),又名鳝鱼。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

1. 生活习性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适应能力强。生活于水体底层,主要栖息于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甚至沼泽、被水淹的田野或湿地等皆可见其踪迹。喜钻洞穴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呼吸空气。
2. 生活习性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干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米,数尾鱼共栖,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摄食多为啜吸方式,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3. 繁殖方式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生活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均有护巢的习性。
4. 应用价值
4.1 食用价值
      黄鳝为经济性食用鱼,一般以活鱼贩售,市场上的黄鳝多是人工养殖,以南部养殖较多。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每1百克鳝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7.2-18.8克,脂肪0.9-1.2克,钙质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烟酸)、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黄鳝一年四季均产,但以小暑前后最为肥美,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4.2 药用价值
      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
5. 养殖方式
5.1 静水池饲养
      静水池饲养的特点是水体交换量小,池底铺设泥土供黄鳝打洞或人工设置其它物体供黄鳝栖息。饲养池的位置选择应是背风向阳,有良好水源,形状可长方形或椭圆形,大小根据饲养规模而定。池子结构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
5.2 流水池饲养
     流水养鳝与常规的土池养鳝相比,具有占地少、放养密度大、生长快、产量高,管理及捕捞方便等优点。特别是在具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的地方,利用温流水饲养黄鳝,更具有良好的效益。
5.3 藻润养殖理念
     培藻肥水以硅藻为主,保证水体中下层溶解氧,适量培养绿藻降低透明度,维持水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