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历史文章

常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

      了解水产养殖发展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人类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最早被驯化养殖的是鲤鱼,但至唐朝时期,由于“鲤”与“李”同音,从而被限制了饲养、捕捞及销售。养殖者也就对养殖品种进行了调整,这也就产生了我们现在所称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1. 青鱼

      又名黑鲩,全身有较大的鳞片。外形很像草鱼,但全身的鳞片和鱼鳍都带灰黑色。青鱼的名字也由此而来。鳞片大而粗。它的尾部比草鱼要细长。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草鱼长且硬挺。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青鱼在生殖季节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2. 草鱼
      又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身体长而“秀气”,体色为青黄色,腹部略显白色。鳞片大而粗。它的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青鱼小而短。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成年后食料是高等水生植物和部分陆草,其中以高等水生植物的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眼子藻、浮藻、芜藻最喜食。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3. 鲢鱼
      又名白鲢、鳊鱼、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鲢鱼鳞片细而小。
4. 鳙鱼
      又名花鲢、黄鲢、鱃鱼、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有叫雄鱼。体长89—425毫米。体长为体高3.1—3.5倍,为头长2.8到3.4倍。体略高而侧扁,腹缘自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狭窄的皮棱。头大,头长于体高,前部颇宽。头长为吻长3—4.2倍,为眼径5.8—7.4倍。口端位,宽圆,口裂倾斜,末端可达眼前缘之下。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鳃耙数目很多,栅片状,排列紧密,但不联合。咽齿呈杓形,齿面光滑。鳞细小。背鳍短,起点较近于尾鳍基,无硬刺。尾鳍深叉形。鳔两室。腹膜黑色。体背部及上半部微黑,腹部银白色,体测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各鳍灰白色且有黑色小斑点。性温顺,行动迟缓。主要浮游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浮游植物。一般4冬龄以上才达性成熟。产卵期在4—7月。在流水中产漂浮性卵。生长较快。最大个体重达70—80市斤。天然产量也很大。身体有点像鲢鱼,但头比鲢鱼要大得多,故又名“胖头鱼”;背面暗黑色,并有不规则黑点,因而俗称“花鲢”。它的鳞片与鲢鱼相似,细而小。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外形似鲢鱼,体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的中上层。我国东部平原各主要水系均有产出。能食用,有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的作用。
5. 四大家鱼的人工养殖
5.1 四大家鱼养殖水质需求
      四大家鱼的养殖,应使养殖水体以绿藻(小球藻)为主,保证水体上层溶解氧含量充足,并可以作为饵料培养使用,并结合塘口实际情况适当培养硅藻。
      通常鱼塘可选择使用藻种和定向肥进行肥水,富营养化、氨氮、亚硝酸盐高的池塘选择不含氮的肥料,推荐使用藻动力,满足肥水需求的同时,补充碳源和微量元素。
5.2 四大家鱼养殖常见问题
      初期肥水前对底泥厚的池塘可以先使用强氧化剂氧化底部,再进行肥水的工作。肥水时选用低温小球藻和硅藻进行肥水,可适当加大藻种用量,切忌随意使用有机肥和氮磷肥。
      中期投喂量逐渐增多,温度上升,应及时使用有益菌对有机质进行分解,预防氨氮、亚硝酸盐、油膜等有机质过多所导致的问题。
      后期底部积累残饵粪便多,底泥厚,需要适当使用化学药物氧化底部。适量补充碳源和微量元素,分解老化藻类,补充新鲜藻类,常态化监测溶解氧含量。

      越冬期溶解氧是关键,越冬池应保持一定的有效水深,过浅会导致水温偏低,限制越冬鱼类的密度;过深会使氧债层加大,不利于生物增氧。尽可能增加明冰面积,及时扫雪除灰,提高透光面积。在第一时间清除池上积雪,冰面上的积雪清除的面积越大越好。提前处理水体和底部有机质,减少耗氧因子,培养低温小球藻和硅藻。